草原是什麼顔色?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綠色,一公局集團内蒙古科爾沁草原保護與修複治理項目負責人嶽鵬最初也是這樣認為。然而,當他首次到達科爾沁草原時,眼前的場景卻讓他大吃一驚:正值初春,目光所及之處卻是一片灰黃,土壤鹽堿化、沙化嚴重,車輛隻能在其中艱難行駛,短短的幾公裡路便陷入沙坑數次。聯想到項目作為全國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與修複工程,需要在3年内治理重度退化草原面積達5萬多畝,嶽鵬頓時覺得“壓力山大”。
科爾沁草原曾經也是水豐草茂,但受到全球氣候變化、草原人口劇增、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生态環境急劇惡化,大面積區域蓄水能力和肥力嚴重下降,加上幹旱反複侵擾,整體植被覆蓋率已降到了30%以下。從遙感圖上看,科爾沁草原膚色整體呈蠟黃色,已然“病得不輕”。
進場之初,項目團隊便執行以種植牧草為主要方式的“療傷”方案,在恢複生态環境的同時兼顧帶動當地畜牧業的發展。但如何讓牧草在鹽堿地上生根發芽,成了科爾沁草原複綠的第一道難關。“和大自然打交道是個細緻活,牧草從選種、播種再到養護,都有學問。”回顧起種植經曆,嶽鵬深有體會。項目采用抗寒抗旱、耐鹽堿、耐瘠薄且經濟價值較高的中科羊草作為主要牧草品種,但不同廠家的草種、不同的播種行距和旋耕深度都會影響牧草的發芽率。嶽鵬利用“倒春寒”的施工間歇期,帶領骨幹成員到周邊的種植基地對标,聘請行業專家對種植工人開展技能培訓,利用15天時間種植出了100畝試驗田,對影響牧草生長的不利因素進行分析調整,務求找到草原“療傷”的最佳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遴選出最佳草種,并對播種行距和種植深度進行優化後,牧草的發芽率得到有效保障。為了獲取牧草生長的第一手數據,嶽鵬每天都埋頭于試驗田中,仔細觀察牧草的生長情況。
正當團隊對草原複綠翹首以盼時,少花蒺藜草、刺萼龍葵等毒草的反複出現又讓團隊人人寝食難安。毒草會與中科羊草争光、争水、争肥,不僅會抑制羊草的生長,其有毒帶刺的果實還會混入羊草中,對牲畜的健康造成影響。盡管項目部緊急進行了刈割,但毒草很快又重新長出,好不容易有起色的“療傷”再度遭遇危機。
幸好,毒草目前隻是在小片區域内,還未形成規模。在充分了解毒草的生長習性後,項目團隊決定斬草除根,對毒草集中區域采取旋地再播種的方式,遏制了毒草的擴張。為了避免毒草複發,項目還種植了發芽速度更快的苜蓿牧草,在繼續綠化草原的同時,也讓毒草徹底失去生長空間。曆經3個月用心療愈,試驗區内牧草長勢喜人,草原膚色開始由黃轉綠,草原退化治理修複成效初顯。望着眼前盎然的綠意,嶽鵬振奮不已,帶領團隊根據毒草分布區域交叉種植中科羊草和苜蓿,在2022年累計種植牧草2.43萬畝,超額完成全年施工計劃。
生态保護久久為功,在完成2023年剩餘種植任務之後,項目将順利轉入養護期,開始土地增肥作業。“3年後,牧草蓋度便可達到90%以上,屆時草原可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環,科爾沁大草原将重煥生機。”每當想到草原生态恢複指日可待,嶽鵬都會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來源: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