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國内首次全斷面頂推大橋



發布時間:2021-11-12   
一公局
2021-11-12

突然,“咯噔”一聲巨響,從50多米高的施工平台傳來,這已經是斷裂的第3根鍊條了。正檢查頂推滑移小車的王東偉搖了搖頭:“壞了!這個辦法行不通,首輪滑移必須停下來!”

由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的沾臨黃河特大橋全長4630米,是目前黃河下遊跨徑最大的橋梁,也是沾臨高速公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時值7月,黃河入汛,将迎來一年中流量最大的時段。站在施工平台上,腳下浩瀚奔流的黃河水無不提醒着項目總工程師王東偉,必須盡快完成首輪滑移,才能給橋梁上部結構頂推創造足夠的時間,否則将直接影響提前通車的攻堅目标。

受黃河下遊不通航的限制,沾臨黃河特大橋主橋架設施工不能通過水上運輸并吊裝。為此,項目團隊在大橋上部結構施工中采用頂推工藝。與以往不同,這一次的頂推是帶橋面闆的“全斷面頂推”,這在國内橋梁施工領域也是首次。此時,橋梁建設已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滑移作為頂推施工的第一步,關系着後續工序的銜接和團隊的士氣信心,至關重要。

第一次“試頂推”開始了,大家都很激動。但萬萬沒想到,滑移過程中,重量達410噸的巨型鋼混組合梁頻繁出現鍊條斷裂的情況,發力點重心靠上的大噸位拉拽,還特别容易出現滑移傾覆。王東偉不得不叫停施工。“要想穩步前行,必須改變滑移形式。”在項目頂推施工總結會上,王東偉分析道。頂推前的滑移如果不成功,不僅意味着方案要推翻,還會導緻既定的施工計劃無限期延後。大家像熱鍋上的螞蟻——必須迅速拿出解決辦法!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立即調整方案,将原來的坦克鍊改為滑靴進行滑移。但随之需要變化的還有滑移軌道,找到摩擦力最小的軌道材料成為又一項難題。

“不管多大的工程總是在不停地解決問題中向前推進的,不怕困難多,就怕辦法少!”王東偉表示,通過大量地查閱資料,大家很快就找到了最佳解決方案——将滑移軌道更換為含有不鏽鋼塗層材料的鋼闆。找到方法就迅速行動!技術團隊帶領施工班組連續奮戰7天,終于完成了新軌道的鋪設,在原有基礎上,粘貼像鏡子一樣光滑的不鏽鋼鋼闆,這種鋼闆與滑靴完美結合,從根本上解決了滑移難的問題。

滑移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還沒來得及高興,410噸的大噸位拉拽表現得還是不夠穩定,如果不采取措施,随時都有傾覆的風險。技術團隊繼續攻關。嘗試将24輛滑移小車連為整體,達到增加穩定性的作用。為此,他們通過BIM建模推演,引入可調節斜拉杆,不僅讓24輛滑移小車連為一體,還可以伸縮變化,保證受力連續。除此之外,還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每個步履千斤頂位置安裝了遠程無線攝像頭,避免了視覺盲角和問題疏漏;應用頂推控制系統,實時查看每台步履頂的支反力、油壓等關鍵數據;在頂推作業平台增加北鬥衛星定位、無線傳感器等智慧大腦,實現頂推施工與PC和手機端無縫互聯。

将集體智慧發揮到極緻,把解決方案優化到極緻,就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輪全斷面鋼闆組合梁頂推到位,陣陣掌聲傳來,現場一陣沸騰。新技術加持下,國内首例帶橋面闆全斷面頂推施工大橋——沾臨黃河大橋施工加速推進。當前,沾臨黃河特大橋頂推施工已經順利進行到第6輪次,完成整體頂推的30%。“以前頂推作業預計需要30天,如今15天就可以完成一輪次頂推,提了速、安了心!”看着逐漸成型的鋼鐵巨龍向黃河對岸延伸,王東偉的眼神愈加堅定起來。  

(趙亞京 孔娴璐  )


作者:吾名   來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團
中交一公局集團
中交一公局集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