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1-10-19
|
由二公司承建的渭南市污水廠提标改造工程,位于陝西省渭南市老城區,已通過環保驗收,于近日進入試運營階段。該工程提标改造後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每升降低20毫克,生化需氧量(BOD5)每升降低4毫克,污水中的懸浮物、氨氮、磷的含量都得到了有效降低,水質得到進一步淨化。
“挖探坑”探明地下管網
“你們這樣施工不行啊,挖機大面積開挖,萬一把現有的管道挖斷了,廠區就要停産,影響可就大了!”項目業主生産科長李波找到項目副總工程師餘顯洋說到。
2020年4月,正值廠區新增工藝管道大面積管溝開挖階段,餘顯洋聽到這些心裡泛起一個大大的問号,按照圖紙放樣出來能挖的地段肯定都是沒有管線的,哪裡來挖斷的風險呢?“我們這的管線之前經過了多次改造,地下還有電纜、光纜、給排水管等,現在就跟‘蜘蛛網’一樣錯綜複雜。”李波提醒說。餘顯洋沉思片刻,堅定地說:“您放心,這事我們一定妥善處理。”
該如何處理“蜘蛛網”狀的地下管線,餘顯洋陷入了深思。管線一旦挖斷,廠區就會停産,每天13萬噸的污水就會直接排放到沋河,造成的後果将不堪設想。
餘顯洋立刻組織項目團隊召開緊急會議,大家就如何“下手”進行了激烈的讨論。如果用機械整體開挖的方法,開挖時不能有效保護原廠區的工藝管線,随之而來的就會是施工難度增加、安全風險加大、施工工期延長,而人工開挖的話施工進度必然嚴重滞後。這時,餘顯洋靈機一動:“身為陝西人,我覺得可以考慮借鑒地下古墓探索的方法,用‘挖探坑’來試試”。“挖探坑”就是用洛陽鏟掏出個洞,從而判斷出地下有沒有“古物”,用此方式既方便又快捷,不僅能迅速确定位置,還能最大程度節省人力物力。
會議結束後,餘顯洋就帶着大家迅速行動起來,按照施工圖紙設計的工藝管道走向,采用“挖探坑”的方法,确定了目前地下管網的具體位置,然後再進行大規模開挖,有效避免了機械開挖破壞原有廠區工藝管線的風險。
優化方案 高質高效
廠區工藝管道敷設完成後,餘顯洋遇上了一個更大的難題——所有敷設的工藝管道要與老廠區的工藝管道進行連通,俗稱碰口。碰口時污水廠必須停産,需要處理的污水就會分流排放至其他污水廠,這樣會給其他廠區帶來很大的處理壓力,因此污水廠的停産時間越短越好。
項目團隊多次召開讨論會優化碰口方案,但根據研讨結果,即便24小時不間斷施工,要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務也得120個小時。可是根據環保局的統計數據,廠區停産後,污水分流的最大時間限度為72小時,超負荷後污水将直接排到沋河。“時間沒辦法變化,那就改變施工工藝和方法。”餘顯洋帶着大家不斷調整施工方案,将原先的施工作業點一分為二,增加作業人員,調整工作面,推演修改方案,最終将時間壓縮至72個小時以内。
2020年7月3日18時,污水廠開始停産,項目團隊立即投入到緊鑼密鼓的施工中。領導班子成員分别到各工點帶班作業,24小時不間斷施工,人員輪班倒、機器不停歇,最終僅用66個小時圓滿地完成了碰口施工任務。
技術運用 有效消除污染
“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挨凍受冷了,車間裡的空氣也比之前更好了。”廠區内生産車間值班室的職工閑暇時聊天總會提到。而這一切都得益于項目團隊對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
項目團隊用了水處理前端生物除臭系統及高效沉澱池深度水處理技術,使散發臭味的污水先通過前者進行分解,再通過後者進一步把污水中的懸浮物和磷進行降解,使污水異味進一步消散,空氣更加清新。
此外,項目團隊還運用污水源熱泵新技術,冬季把存于污水中的低位熱能提取出來進行供熱,夏季則把室内的熱量提取出來釋放水中,從而降低室溫,達到制冷的效果。而且相較于燃煤鍋爐集中供熱系統,此項技術能有效削減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粉塵含量,對環境保護大有裨益。
項目建成後投入使用,不僅能解決污水廠自身的供暖,還能為周邊社區供暖,而且可以有效消除市區污水排放引起的黃河中上遊流域污染問題,将對改善和消除渭河流域水環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孔娴璐 闵旭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