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1-07-29
|
7月5日上午,随着年輕焊工朱振華完成最後一道環縫的施工作業,一公局集團投資建設的重慶新田長江大橋主橋鋼箱梁焊接任務順利結束,57榀鋼箱梁實現無縫對接、成功連體,向着建成通車的目标又邁進了一大步。
重慶新田長江大橋是萬州環線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為全長1770米、主跨1020米的鋼箱梁懸索橋。4月26日,項目團隊用“搭積木”的方式,将總重量約1.24萬噸的57榀鋼箱梁漸次鋪展,實現了大橋的主體合龍。此時的鋼箱梁之間都有1道環縫,接下來進入焊接環節。“要讓懸吊的鋼箱梁在空中融為一體,多虧了我們‘飛針走線’的好手藝。”項目副經理曾雄星回憶起建設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臉上滿是自豪。
千米大橋,毫米管控。根據工程要求,鋼箱梁之間的縫隙要控制在8毫米,高差控制在2毫米。可是,在吊裝環節,由于鋼箱梁自重大、江面風急、溫差引發熱脹冷縮等,導緻相鄰的梁段高低、縫隙大小不一。為了攻克高精度的難關,曾雄星帶領技術人員背着重24公斤的儀器上橋勘測,将梁闆間距和匹配高差一一記錄。經過反複研讨試驗,大家決定對大橋施展“定身術”,就是先把鋼箱梁微調至最佳位置,再對梁闆打磨除鏽做“美容”,最後根據梁體的受力情況,将碼闆垂直安裝在環縫上,起到固定梁段的作用。“一排排平行的碼闆,就像密密麻麻的針腳,有時一道環縫就要安裝150塊碼闆。”曾雄星介紹。
環縫間隙及匹配高差檢驗合格後,正式進入焊接環節。長江上空,呼嘯的江風和高溫蒸騰的水汽給焊接施工帶來了極大挑戰,不穩定的濕度、溫度,都會導緻環縫出現氣孔、熔合度不好等質量缺陷。“這道環縫檢測出部分氣孔,必須及時返工!”在曾雄星帶領技術人員檢查環縫時,發現了焊接質量問題。項目團隊迅速查找原因,原來是江上的大風和夾雜的陣雨導緻出現氣孔。“哪怕隻有1處,也要糾正過來!”曾雄星堅定地說道。最終,他們一邊安排工人補焊,一邊自制了可移動式“擋風遮雨棚”,把工人和環縫牢牢保護起來。同時,曾雄星使用以超聲波、X射線等為主的精密儀器,對焊接處進行全覆蓋檢測,如同為人體進行B超、CT檢查,為嚴控環縫内部質量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施工過程中,朱振華和20名焊工分布在鋼箱梁倉内和橋面上,分工協作。可是,在封閉狹窄的鋼箱梁内高溫悶熱,而且保持一定時間固定的焊接姿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鋼箱梁内的溫度比橋面要高很多,最高時能達到近60度!”朱振華說道。為了保證大家安全作業,工程部長崔強調集了4台“蝸牛”送風機,組成12個進風口、14個排風口“送排結合”循環送風供氧系統,打通了鋼箱梁内焊接作業“最後一公裡”。
如果說朱振華手中的焊槍是“針”,那一道道環縫就是讓鋼箱梁之間嚴絲合縫的“線”。每一道周長約65米、約20毫米厚、呈扁平流線型的焊縫,都是建設者們精心完成的作品。如今,焊縫施工順利完成,大橋已連成一體,大家都期盼着大橋順利通車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