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箱内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夜。”“由于工程緊、任務重,5年裡隻回家了8次。”“每天有12個小時以上在現場,大家都憋着一口氣在幹。”
岷縣隧道,被國家岩土和地下結構工程領域頂尖專家稱之為世界級難題的公路隧道,是甘肅渭武高速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五公司甘肅渭武8标項目團隊曆經1900多個日夜奮戰,于2020年11月2日實現隧道勝利貫通。這期間,他們經曆了19次大變形、13次大湧水、41次大塌方,從沒有人因為條件艱苦、施工難度大而退縮離開。 岷縣隧道,被國家岩土和地下結構工程領域頂尖專家稱之為世界級難題的公路隧道,是甘肅渭武高速公路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五公司甘肅渭武8标項目團隊曆經1900多個日夜奮戰,于2020年11月2日實現隧道勝利貫通。這期間,他們經曆了19次大變形、13次大湧水、41次大塌方,從沒有人因為條件艱苦、施工難度大而退縮離開。 “死磕到底。”回想這段歲月,項目經理強思翰如此說道。隧道裡上演“變形記”,處處是驚險
雖然長度僅2.8公裡,但岷縣隧道全線均為V級圍岩,還穿越兩處斷層破碎帶,初期支護施工完成後,圍岩一直在蠕變,導緻初期支護的鋼拱架被擠壓變形,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态。 “變形幅度大、速度快,隧道極易坍塌,我們不得不重新更換鋼拱架、重新支護。”強思翰說,項目團隊面臨的技術難度超出了國内外業界認知水平和規範應用範圍,最嚴重時,鋼拱架被擠壓收斂至193厘米,達到設計極限變形量的9.6倍。 “高壓水從岩縫裡噴湧而出,掌子面附近瞬間一片汪洋!”回想起今年1月8日發生的那次大變形,強思翰至今記憶猶新。 淩晨1點,隧道進口左線鋼拱架急劇變化,巨大的圍岩應力将倒“U”字型鋼拱架的右側扭曲成“Z”字形。伴随着一陣陣“咔咔”聲,右側隧道邊牆突現大湧水。 情況緊急!剛從大手術中恢複沒多久的強思翰立即趕到現場指揮工作,帶着現場副經理、技術人員、安全員和班組長齊上陣,穿着雨衣、雨靴,展開了一場艱險的“變形大決戰”。 湧水挾着泥砂傾瀉而下,淤泥與積水淹沒腳踝,管理人員和工人們喊着号子,人工配合着機械,泥水混雜着汗水,工字鋼與木支撐被一齊用于圍岩支護。戰鬥持續了16個小時,直到次日下午5點多,終于遏制住了隧道塌方。由于長時間浸泡在寒冬的湧水中,每個人的雙腳泡得發白腫脹,磨出的血泡如豌豆大小。滿臉污水的大家,相互攙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出了隧道。 軟岩隧道最怕遇水,遇水易引發坍塌。為便于第一時間奔赴湧水、坍塌處解決現場問題,項目部把集裝箱拖進了隧道。 集裝箱放置于隧道加寬段安全地帶,箱内空間不足9平米,但床、辦公桌椅、圖紙等基本生活辦公用品一應俱全,還擺放了幾盆小綠植。就這樣,集裝箱成了隧道前線指揮部。從2018年起,這裡便成了現場技術管理人員的輪流值班室。“一旦遇到狀況,大家在箱内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夜。”林章說。 集裝箱距離洞口1300多米、山體内200多米深處,如此封閉環境下,箱内既潮濕又悶熱。建設者們穿着厚厚的工裝,戴着口罩,在裡邊待上半個小時,就會冒汗,呼吸不便。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堅守着,把集裝箱當成臨時的家,為了隧道勝利貫通這一目标,與惡劣的環境、更與自己“死磕到底”。 萬海洋今年30歲,5年時間裡,從戀愛、結婚再到生子,岷縣隧道見證了他人生諸多重要時刻。“我是2018年結婚的,婚後1周便回到工地。2019年12月孩子出生,我回家呆了1周。由于工程緊、任務重,5年裡回家了8次,其實,其他的現場技術員也都極少回家。”這位皮膚黝黑的陝北男子憨厚地說,自己很平凡,隻不過做了一名共産黨員應該做的事情。 11月21日,甘肅省政府批準岷縣等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正式宣告甘肅省75個貧困縣全部完成脫貧摘帽。在強思翰看來,這一曆史性時刻的背0後,也澆築着渭武8标項目團隊為岷縣人民“小康夢”所付出的心血汗水。 (尹沁宇 曹玉明 嚴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