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萬壑轉複迷 矢志丹心膽不移



發布時間:2019-12-10   
一公局
2019-12-10

近日,劍榕三标巫洋溪Ⅰ号隧道右洞順利貫通,标志着三标所有隧道的貫通,為架梁提供了條件,推動了項目整體建設進展。三年多來,這支開路先鋒隊伍栉風沐雨、筚路藍縷在這片苗嶺茂林深處艱辛的拓路前行,用汗水交織着熱淚、用激情充盈着鬥志奏響了一曲激昂高亢的青春之歌。

 “便道就在溝裡面,一下雨就被沖毀,人都出不來”

車行劍榕三标施工便道,真可謂是千溝萬壑,峰巒錯落,一會盤山路蜿蜒直上,一會下探至谷地溝道中,山道極其崎岖難行。

劍榕三标線路全長7.821千米,位于柳川斷裂帶,地勢陡峭,地質條件複雜,尤其是存在橋隧比高、施工難度大、材料供應困難、便道線路長修築困難、地質條件差、電力供應困難和環水保責任重大的難題。尤其是橋梁隧道位于深切溝谷中部,存在無道路前往,施工工作面與主便道高程落差大,安全風險高的特點。

而劍河縣12月到2月又是冬季施工期間,時常有凍雨,道路濕滑泥濘,每逢凍雨材料就要停運4-5天。主線附近沒有道路可用,山體之間溝壑衆多,節理裂隙發育,陡峭的山勢和不穩定的地質條件給便道的修築帶來很大的難度。在巫大溪樁基材料都是騾馬駝上去的,機械根本進不去。

由于位于柳川斷裂帶,地質條件差,土質呈碎裂結構,節理裂隙極其發育,結構松散,孔隙率大,易滑塌。便道修築難度大,成本高,受雨水等自然環境影響較大,曾多次發生塌方,後期維護成本較高,影響現場施工進度。在施工用電中,存在庫容不足,經常性斷電;一處短路原因停電,沿線标段全部停電;且電損巨大,電壓不穩,個别工點無法正常施工。

“便道就在溝裡面,一下雨就被沖毀,人出不來,連生命都不能保證,這種情況估計就隻有在川藏才有”說到這裡,溫園書記禁不住連連感慨。

優化施工資源配置 精準布局統籌組織

項目全線位于清水江自然風景區内,環水保一直備受貴州省高度重視,每個季度都會有航拍照片上傳至貴州環保局,後期臨時用地,如場站、棄土場及施工便道等複墾工作壓力巨大。在“綠色劍榕”理念的引導下,項目部高度重視隧道邊坡防護綠化工作,隧道邊坡開挖完成後立即進行邊坡防護及綠化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項目在生産過程中因資金、材料便道、施工圖紙等因素制約了項目施工組織安排,工期嚴重滞後,為了更好的滿足實際施工生産管理要求,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對前期策劃局部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在拌合站方面,前期策劃2個拌合站,但是2#拌合站距離三工區運距較遠,不利于施工安排,不利于混凝土質量控制,且便道坡度較陡,在雨雪天對于滿負荷的混凝土罐車行駛存在較大的安全隐患,為此建立了3#拌合站,對于質量和進度的控制起到較好的作用。

在T梁預制廠上,由于前期策劃圖紙基礎上變更,T梁由368片變更為535片,為此新設立了一座梁廠,也能進一步彌補下菜園大橋現澆箱梁及巫大溪隧道施工進度滞後的影響。同時增設了棄土場,增加棄土場的數量,能節省運距,加快施工循環周期,提供施工平台。

在前期策劃的基礎上,劍榕三标人員配置、大臨設施、施工臨時便道、施工用電、棄土場設置和分包隊伍及其所承擔的施工任務均有依據實際情況作出動态調整,以便于更好的推進工程進度,更好地将資源用在刀刃上,更好的應對核心關鍵瓶頸和卡脖子難題。

柳川互通節點工程加速推進

柳川互通位于柳川鎮北面,清水江北岸的下菜園,為單喇叭互通,連接至S311省道,主要服務柳川鎮、久仰鎮、觀麼鄉等。

在劍榕三标柳川互通下菜園大橋工地,工區主任尹金山說,目前二工區右幅已經貫通,左幅将在春節前全部完成,匝道橋全部采用現澆箱梁。由于場地狹小,主線路基僅有260米,路基段無法設置存梁區,為更好推進工程進度,原有的20個台座增加到了目前的30個台座。

柳川互通下菜園現澆箱梁墩柱高度達到40米,使用鋼管支架,風險較高,此外地基原來是稻田,無法滿足承載力的要求,因此在現澆前期方案兩次專家評審後,首次使用雙抱箍加貝雷支架現澆箱梁,同時在箱梁和T梁相接的位置使用偏心沙桶,作為現澆支架的卸落裝置,較好的滿足了施工需求。

由于地質的原因,柳川互通的邊坡經曆了多次變更。由于在根據施工圖紙開挖邊坡過程中邊坡出現開裂現象,根據原有圖紙不能滿足防護要求,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與設計院溝通,将80%以上都變更了。柳川互通區原設計拱形骨架護坡均變更為錨索錨杆框架梁加強邊坡防護,使得結構更加堅固可靠。項目将在2019年春節前能将邊坡防護綠化施工完成。

目前,在柳川互通雛形初步顯現,但是施工場地狹小、匝道離得近、交叉施工問題也頗為棘手,為此項目積極統籌組織安排協調,較好的應對了這一難題。觸目所及,整個互通施工區域給人的觀感有着規模大、結構複雜、工序和專業繁多、工期緊的特點。

據劍榕三标趙雲鵬回憶,在柳川互通進場時,便道沒有修通,在一次放紅線作業中,一名測量員被毒蛇咬傷,在醫院躺了一個多月,為此我們測量員上山都是随時備着雄黃,以防毒蛇。

“不能落下一個兄弟”

6月28日21時17分,劍河縣柳川鎮突降暴雨,至29日淩晨2點,短短5個小時降雨量達170mm,造成劍榕三标多處邊坡坍塌、巫大溪隧道駐地前後便道被毀,民工駐地被圍,為防止雨水進一步增大,保險起見,項目啟動應急預案。

時間短、來勢洶、雨量大、險情急。險情發生後,項目經理部啟動了以防洪防汛應急救援預案,迅速明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任務,各分管領導帶領安保部、工程部等部門立即趕往工區,排查險情,開展救援;同時啟用救生衣、安全繩、皮劃艇等應急救援物資,迅速聯系地方政府、定點醫院、武警消防、航務海事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積極做好轉移人員的車輛、食宿、物品等安置後勤保障,并提前部署恢複重建的思路和方案。
  将現場所有作業施工,對作業人員進行逐個清點,确保不漏一人;對于存在隐患的駐地和施工區域,所有人員由項目部統一轉移,并安排到集鎮賓館住宿;同步對于已經存在險情的區域,迅速制定救援方案,通過采用車輛、施工機械、海事救援船、消防梯等應急物品,成功轉移被困人員。并在安全位置搭設防雨帳篷,由項目領導和協作隊伍聯合、輪班值守,加強觀測,并在隐患點設置醒目的警示标識。

在劍河海事、武警消防、地方政府的幫助下,22時11分,成功轉移巫大溪隧道進口作業人員31人;29日淩晨2時31分,成功轉移巫大溪隧道出口被困人員43人,被困人員全部安全轉移,無一人員傷亡。

堅決打赢了這場“苗嶺持久戰”

回望施工過程,讓建設者印象最深的是去年4月一個雨天,隧道掌子面掘進時發生的流沙型溶腔冒頂。“巫洋溪Ⅱ号隧道發生冒頂,全體人員立即前往施工現場查看險情!”安全總監孫利軍放下手中電話,抓起外套即沖出辦公室。到達冒頂現場後,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隻見洞頂有一處半徑約3米的圓形塌坑,塌坑面積約29平方米,深約5米,塌體掩埋隧道掌子面,在雨水的沖刷下還在發生蠕動。
   在對塌坑周圍設置截水溝進行應急處理後,接下來的每一天,項目部施工人員白天冒雨到現場嚴防死守,夜裡加班到淩晨三四點核對冒頂處治圖紙,不分晝夜的工作強度對大家而言已是家常便飯。雨還在不停地下,看着彼此日漸憔悴的臉龐和愈發深重的眼圈,卻沒有人說過一個累字。經過172小時的集體不間斷作業,貴州劍榕三标項目終于徹底解決隧道冒頂問題。此刻所有人均已困乏不已,在夜裡瑟瑟發抖。

在二道溝1号隧道施工過程中,進口邊仰坡由于坡頂一條農用電力施工便道破壞了洞頂原有穩定的綠化植被,出洞施工未避開雨季,受連續強降雨影響,發生仰坡滑塌,且逐步加大,滑坡垂直高度115米,滑塌面積12000平米。目前滑坡治理狀況良好,項目将在19年年底完成邊坡處置。“堅決打赢了這場“苗嶺持久戰”!”是劍榕三标矢志不渝的誓言目标。

自隧道開工以來,三标嚴格按照專項安全施工方案指導施工,積極推行隧道施工标準化,開挖執行控制爆破,初支采用濕噴,二襯台車采用鋼模闆,施工過程中嚴控隧道實體質量,隧道的品質工程建設及标準化施工赢得了省質監局和業主的一緻認可。

盡管經曆了重重險阻,經曆了重重挑戰,但是這支築路勁旅沒有被吓阻,沒有逃避,在生與死考驗中,在汗和淚的交織中,他們重新積蓄起了新的力量和奮進的鬥志,從一個個堅毅的臉龐和黝黑的面容中,我們可以看到蘊藏在他們内心熾熱的鬥志和昂揚的銳氣,“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在千溝萬壑的苗嶺深處,他們的血汗與熱情被青山見證、被茂林詠歎,遙想大道通衢建成之日,他們的功勳事迹必将随着這片亘古不變的山川流傳不息……(張駿)


作者:吾名   來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團
中交一公局集團
中交一公局集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