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19-09-09
|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開始頂推”。随着一聲令下,8月29日,一公局集團溫州瓯江北口大橋北引橋第84節段鋼梁穩穩落架,左幅頂推過半。站在北口大橋北引橋主線路上,擡眼望去,沿路已架設的鋼梁猶如一條“巨龍”,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讓人忍不住駐足拍照。
“在‘豆腐地質’上完成1.9萬噸的單、雙層鋼梁頂推,絕非易事!”北口大橋二标項目總工程師王東偉介紹,“這裡原來是一片50-80米的深厚淤泥地,這種軟弱地質下如果采用常規滿堂支架施工,将投入大量的周轉材,對履帶吊的動力要求也很高,要花費巨大的成本。”經過大量的調研和方案比選,項目摒棄了常規方案,決定采用鋼梁頂推工藝。然而,想要讓這座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鋼桁梁懸索橋萬噸鋼梁在高空自己“挪移”可沒這麼容易!北引橋長3.22公裡,鋼梁頂推施工長達1.01公裡,510節節段鋼梁含單層、雙層結構,頂推梁段設計有縱橫坡、曲線段、變截面段和變縱坡段等多種樣式,最大頂推長度達560米,這在國内鋼梁頂推施工中極為罕見。
鋼梁雙層段的頂推怎麼解決?這可讓項目犯了難。鋼梁合并段的上層設計在墩頂位置的隐形橫梁為左右幅連體設計,如果采用先左後右逐幅頂推方法,需要在兩幅鋼梁安裝完成後,吊車在40米的高空跨過16米寬的鋼梁進行連接,難度太大,還十分耗時,勢必影響整體工期。“我們可以嘗試雙幅連體同步頂推,這樣就避免了二次連接。”王東偉大膽提出了新的方案設想。經過多輪方案設計優化和專家論證後,設想終于付諸于實施,項目一方面嚴控步履千斤頂的操作同步性,特别是頂推過程中橫橋向的高差,避免鋼梁局部受力集中,産生扭曲;另一方面運用信息化手段監控和預警,遠程監測梁體内力和變形變化,确保施工安全和精度。幾經嘗試,雙幅連體成功同步頂推,在簡化施工過程的同時,節省工期近3個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線段施工讓項目技術人員絞盡了腦汁。瓯江北口大橋北引橋曲線段鋼梁截面寬度由7米增至14米,頂推過程中,鋼梁底闆每一個支撐點位置的步履千斤頂要根據寬度變化不斷橫向移動,并始終保持在鋼梁腹闆的正下方,這在國内無先例可尋。“現有的設備和條件根本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我們必須自己設計改良。”項目副經理潘強帶領技術創新工作小組在施工設備上動起了腦筋。經過大量的試驗,他們對原施工設備進行優化改造,增設一個鋼框架,設計制作一個小型連接裝置與定型設備進行連接、相互作用,形成一種變截面橋梁頂推自橫移步履千斤頂系統。這個智能裝置系統,通過設備儀器智能、遠程操控,不僅避免了人員高空作業風險,還大大提高了鋼梁架設精度,加快了施工進度,讓近萬噸形狀各異的鋼梁如同“變異金剛”,在40米的高空如履平地。(二公司 陳國斌 周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