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19-08-27
|
“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給自己打個氣,耶”每天用這樣一句話開啟工地生活的新一天!
來自重慶的彭油亮、彭舒和來自貴州的王貴旭三人格外有緣:同窗四年,一起找工作,一起到項目部報道,一起從事測量工作。當夢想照進現實時,作為成都地鐵17号線6标項目新學員的他們,又将怎樣持續燃燒自己的青春呢?
離開美麗的校園,步入社會,對每一個剛剛畢業年輕人來說無疑都是一種考驗,意味着曾經無憂無慮、專心讀書的日子與他們漸行漸遠,意味着他們開始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融入新的團隊、為未來打拼。他們自信滿滿地走到工地,卻發現将學校裡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并不那麼容易,甚至有些力不從心,夢想變成現實的道路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順暢。
初來項目時,三人負責盾構區間聯絡通道開挖及初期支護的檢查和問題的處理。在全長1748米的隧道裡,唯一的照明燈偶爾會突然熄滅,吓他們一個激靈;通道裡不起眼的小坑窪,偶爾會讓他們摔個大馬趴;運氣不好遇上作業車輛多的時候偶爾也會吃上一頓“夾灰飯”。
在這有灰有泥有水的環境中,測斷面、測量放點、大裡程管線遷改,一項項從未接觸過的工序從書本裡走到了現實中,他們用雙手和汗水不斷填着自己的知識空白區。
測量就是工程的眼睛,王貴旭把“這雙眼睛”用得極細。第一天扛着水準儀、三腳架、測量尺進入隧道現場時,心情是忐忑且激動的,以前在學校隻是照着老師給的測量步驟模仿着搞測量,僅僅停留在皮毛的層次上,沒有絲毫經驗可談,後來實習也是在房建、路橋項目,所以對隧道施工的認識幾乎從零開始。
白天的工作完事了,晚上的任務接踵而至。“所有測量資料都需要自己來完成。”剛從工地回來的王貴旭來不及摘下安全帽,便又坐在了電腦前,伴随着密密麻麻的鍵盤聲,在隧道裡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慢慢風幹。
“第一次看到盾構機時,被這個龐然大物震撼了。”在師傅的帶領下,彭舒第一次走進盾構機内部空間。在粗略的了解了盾構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後,彭舒一回來便迫不及待地上網查找盾構機工作的視頻。這個“鋼鐵小蚯蚓”不僅用龐大的體量征服着他,快速、高效、優質、安全、高自動化程度的掘進效果更是讓彭舒心潮澎湃,并産生了為之而拼搏的無限動力。
從測量員轉崗為資料員的彭油亮并沒有覺得這是一份輕松的活兒,這對他來講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面臨着不熟悉資料和工程量的困境。轉崗頭幾天,他送資料到監理站檢查,連跑了幾趟,監理站那邊都沒給通過,“還得跑”,對于他來說,經驗不夠,隻是時間問題,吸取教訓,少走彎路很重要。
“慢慢适應吧,摔多了就不疼了”,摔過的每一個坑,不僅要去記着它的位置,還要記着把容易踩着的坑填上了再走。
識圖、學規範、看方案,下井了解現場……現場實踐的逐步深入使他們離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人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