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報】盾構尖兵實力闖申城



發布時間:2019-04-17   
吾名
2019-04-17

1000.png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累計有35個城市建成投運城軌交通線路5766.6公裡。其中,上海軌道交通以705公裡的運營裡程,占據國内和世界第一。

在浩浩蕩蕩的軌道交通建設軍團中,有一支隊伍,他們以“新人”姿态勇闖申城,他們雖然不是最早進入上海市場的,但他們穩紮穩打,從地鐵2号線起步,滾動發展到參與地鐵11号線、12号線、13号線、14号線、15号線建設,他們以優質工程樹立了企業形象,赢得了業主贊許,也站穩了上海市場,他們就是中交隧道局盾構公司(簡稱盾構公司)。

“實力,勇氣,自信。”談到這十年在上海市場發展的秘訣,盾構公司黨委書記張洪鋒一一道出。

靠實力赢認可

1993年5月28日,上海第一條地鐵線路——上海地鐵1号線正式運營,上海成為中國(不含港澳台地區)第三個開通運營地鐵的城市。随後,上海地鐵飛速發展,其建設規模、速度迅速攀升到國内前列。上海也成為衆多軌道建設企業瞄準的“大蛋糕”。

中交隧道局也不例外。2007年4月,他們中标上海地鐵2号線東延伸段項目。

在高手如雲的上海,中交隧道局項目部作為“新人”卻不怯場,他們攻克難關,以強硬的自身實力,不僅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項目部還一次性高分通過了上海市文明工地評選。而這次完美的“首秀”,為隧道局成功拓展上海地鐵市場,隧道局又相繼中标上海地鐵11号線和12号線項目。

2009年9月,為順應市場需要,打造隧道局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專業化競争優勢,以上海11号線、12号線兩個項目為基礎,中交隧道局盾構公司應運而生,向着蓬勃發展的地鐵市場進軍。

“手上有糧,心中不慌,那時候我們隻為耕耘、不為收獲,就想在上海闖出一片天地。”回憶那段時光,當時任上海地鐵12号線項目經理的張洪峰感觸頗深。為了在上海創出中國交建的地鐵品牌,項目在隊伍管理、技術革新、降本增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尤其注重管理環境的優化建設,科學處理和業主監理、政府百姓、項目員工之間的關系,不拘泥于被動消極的應付處理方式,而是主動出擊,通過社區共建、警民共建的形式,走出去,請進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與此同時,盾構公司積極創新施工技術,開展了盾構推進與糾偏控制、管片拼裝質量控制、新型單液漿質量控制、土壓平衡盾構穿越樁基質量控制、盾構穿越淺覆土段推進及盾構機拆裝、調試等各項技術攻關,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始于微末,成于堅持,項目管理團隊正是秉持着從小處着手,埋頭苦幹、實打實拼的精神,讓盾構公司逐步赢得了業主的信任和市場的認可。榮譽是最好的說明。上海地鐵11号線、12号線兩個項目部連續兩年雙雙獲得2010年、2011年上海市申通公司“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示範工地”“上海市優質結構獎”“文明施工優勝工地”“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優秀集體”稱号,同時公司參與建設的上海地鐵12号線為中國交建首次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奪得了國内建築行業大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這在當時的上海地鐵建設領域是從未有的。

榮譽也帶來了收獲。随後的幾年,盾構公司又陸續拿下了13号線、14号線、15号線等工程,切實做到了“進入上海、站穩上海”的發展初衷。

勇挑戰赢勝利

張洪鋒說:“從進入上海市場開始,施工就沒有‘容易’二字。”而面對各種挑戰,他們沉着應對。

他們在“豆腐”上施工。上海大部分地質屬于淤泥質黏土,這類土質像“豆腐”一樣柔軟,大大增加了車站地基開挖的難度,易産生管湧、基底隆起等災害。而11号線、12号線、13号線、14号線車站均處于此類軟土地層。為此,建設團隊加強對推進及穿越區段的重點管理,通過地質補勘、嚴選方案等措施,因地制宜地進行處理。

他們與“水”搏鬥。上海地下含水量豐富,承壓水頭高,造成車站深基坑施工風險大。對此,在每個車站項目施工前,建設團隊都會進行現場抽水試驗,并通過采用深井點降水法、設置大口井井點降水等方式,防止發生漏水滲泥現象而造成的事故。

挑戰不僅于此。由于工程設計需要,2016年10月30日,由盾構公司承建的13号線三期華夏中路站—中科路站區間需要3次穿越運營中的磁懸浮。

這是在全國範圍内首次穿越運營中的磁懸浮的施工,工程難在怎麼才能嚴格且精準的控制土壓平衡式盾構機,使其在掘進過程中對土體的隆沉值不超過2毫米。“一旦超過此警報值,将對磁懸浮樁基和對其上方的磁浮軌道産生高程變化,就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張洪鋒介紹說。

盡管毫無先例,盡管壓力很大,盾構公司還是義無反顧地接下了這個任務。他們通過研究其他施工經驗、參數和吸取專家組的建議,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施工方案。在業主等單位懷疑的态度下,他們順利完成了首次穿越,且沉降值控制在1.46毫米。

第一次穿越成功,讓建設團隊有了信心;第二次穿越,大家更胸有成竹;但第三次出場線穿越才是難度最大的一次。由于出場線區間隧道受周邊環境制約,磁浮穿越區段線路曲線半徑僅為250米,達到了盾構施工的極限,這意味着在磁浮墩柱樁基之間,他們以将“急轉彎”的方式完成穿越。

這将是一次更高的标準、更精确的控制,也給建設團隊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但最終他們做到了。2017年7月24日21時30分,最後一次穿越圓滿完成,沉降控制更是達到了0.89毫米,在上海市場達到了領先水準。

以自信赢未來

如今,在申城的地下,由盾構公司承建的2号線、11号線、12号線、13号線早已通車運營。與此同時,在建的14号線24标銅川路站項目和15号線2标項目均進展順利,向着預期通車目标邁進。

“目前,上海已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市場,其利潤貢獻水平占公司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它的滾動發展對我們開發其他市場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張洪鋒告訴記者,憑借着在上海市場的良好聲譽,公司已進入了北京、南昌、南甯、貴陽、烏魯木齊、福州、哈爾濱等10餘個城市,充分展示了公司在軌道交通專業化施工方面的實力。

“對于未來,我們很有信心。”談及接下來在上海的發展,張洪鋒自信滿滿。根據《上海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8—2023)》,到2023年,上海将擁有包括地鐵、市域鐵路、機場快線、磁浮線等形式的27條線路,總長約1154公裡。“當下,我們正在密切跟蹤着一些新項目的進展,力争落地。”

市場的需求,給了盾構公司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合并重組,又為盾構公司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泉”。

2018年8月,在中國交建黨委的統一部署下,中交一公局和中交隧道局實行戰略重組,成立中交一公局集團,盾構公司也與中交隧道局原盾構設備租賃中心合并,實行“一門兩牌”辦公。

“這次重組合并後,讓我們完善了盾構施工和設備租賃這條産業鍊,也為我們持續打造中交軌道盾構尖兵、中交大直徑盾構先鋒隊這兩大品牌增添了底氣。”張洪鋒表示。


作者:吾名   來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團
中交一公局集團
中交一公局集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