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廣場前,靜靜伫立着一座高達18米的石碑,像一本翻開的殘破台曆,遂名“殘曆碑”。日曆定格在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一頁——1931年9月18日。
當天夜裡,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于中國軍隊,并以此為借口突襲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九一八事變爆發。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與日僞軍進行了長達14年的鬥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曆史貢獻。
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廣泛開展遊擊戰争
“九一八事變後,短短4個多月裡,我國東北的大好河山相繼淪陷。”“九一八”曆史博物館館長範麗紅說。
山河破碎、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産黨吹響了東北抗戰的号角。
沈陽皇寺路福安巷3号,一排硬山式青磚瓦房傲然挺立,這裡是中共滿洲省委舊址。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召開緊急會議,發表《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号召東北軍民不投降、不繳械,帶槍到農村去,發動遊擊戰争。
這是中國的第一份抗日宣言,也是世界曆史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争宣言。11月2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對外宣言,号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反對日本侵略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一系列‘抗日宣言’,猶如聲聲号角,鼓舞了中華民族面對侵略不屈服的抗争精神。”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館長龔祖介紹。
李兆麟奔赴遼陽,楊靖宇去往磐石,趙尚志北上巴彥……到1933年底,由中國共産黨直接領導的巴彥、南滿、湯原、海倫等抗日遊擊隊相繼成立,并發展成為東北抗日遊擊戰争的主力。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首次提出在東北組織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策略。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和各抗日遊擊隊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
沿山路探訪黑龍江省穆棱市孤榆樹村,山野間白雪皚皚。“抗聯戰士曾在這裡設立密營作為根據地,對日軍控制的據點、交通線進行破襲作戰。”村黨支部書記齊曉東說,“山上還存留着當年抗聯戰士居住過的地窨子,村裡老人從裡面發現過不少彈殼等物品。”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處處挺立起不屈的脊梁
在遼甯本溪滿族自治縣紅通溝林場長白山餘脈密林中,掩藏着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二次西征會議遺址和密林營地。一株老梨樹枝幹遒勁,楊靖宇曾在樹下主持召開會議。
由楊靖宇、魏拯民等率領的抗聯第一路軍所屬第一軍、第二軍,馳騁于南滿長白山地區,不斷給日僞軍以打擊。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他們戰鬥在冰天雪地當中,缺衣少糧,仍然堅持鬥争。”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館長張鵬介紹。
從1936年初到1937年秋,東北抗日聯軍已建立11個軍,共3萬餘人,開辟了東南滿、吉東、北滿三大遊擊區。
在松花江下遊兩岸,活躍着李兆麟、馮仲雲等領導的抗聯第三、六、九、十一軍。在遠征海倫開辟新的遊擊區後,李兆麟和戰友們寫下了著名的《露營之歌》。
南起長白山,北抵小興安嶺,東起烏蘇裡江,西至遼河東岸……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處處可見戰鬥的身影,處處挺立起不屈的脊梁。
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鬥争,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評價。1938年11月5日,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發出給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和東北同胞的緻敬電,稱頌東北抗聯是“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國破家亡的曆史記載着屈辱,氣壯山河的抗争見證着偉大。
1940年2月,楊靖宇在重重包圍下戰鬥至孤身一人,于吉林省濛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壯烈殉國,腸胃中盡是枯草、樹皮、棉絮。
“1938年10月,以冷雲為首的8名抗聯女戰士為掩護部隊突圍,被困于烏斯渾河邊,面對逼降,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冰冷的河水,集體沉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博物館和烈士紀念館宣教科幹部胡堯說。
三九寒冬,駐足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畔,水面冰封,草木枯黃,東岸高聳着“八女投江”紀念碑。烽煙已遠,英魂永萦。
弘揚抗聯精神,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臨刑前,31歲的趙一曼最為牽挂的是年幼的兒子。她提筆寫下遺書:“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哈爾濱市一曼街的東北烈士紀念館,陳列着這封信的複制品。“這條街原本叫作石山街,1946年更名為一曼街。”紀念館館長劉強敏說。如今,一曼街已是城市主幹道,車水馬龍。
趙一曼對孩子的叮囑,穿過80多年的漫漫歲月,直擊人心。“九一八”的硝煙早已散去,曆史依然值得被銘記。
東北抗聯戰士不僅要與日本法西斯進行殊死戰鬥,還要同惡劣環境作鬥争。由最多時3萬餘人銳減到1000餘人,烈士們的鮮血染紅白山黑水,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
“14年的艱難抗争、艱苦奮鬥淬煉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這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财富,激勵着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不懈奮鬥。”楊靖宇将軍的曾孫馬铖明,大學畢業後選擇來到保安村做了一名村幹部。
疫情防控期間,馬铖明還加入吉林青年防疫志願者隊伍。“希望能夠繼承曾祖父的遺志,來到這片他為之奮鬥終身的土地上,盡一份力量。”
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76年來,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激勵一代代中華兒女勠力同心、接續奮鬥。
眼下,東北地區發展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迎着困難上,全力促振興。遼甯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55.5億元,全年收入實現正增長;吉林去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2.4%,增速居全國第二十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居全國第二位;黑龍江去年糧食總産再次突破1500億斤,實現“十七連豐”,糧食産量連續十年全國第一……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為主要内容,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為特征,以心系群衆、植根群衆為初衷,這是東北抗聯精神所具有的時代意義。”中共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沈陽“九一八”曆史博物館院牆外,就是當年的南滿鐵路。而如今,這裡的鐵路已改建為京哈客運專線,“和諧号”列車疾馳而過。
這列車的呼嘯聲,正是新時代的最好注腳。
作者:吾名 來源:中交一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