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的獅垴山主峰上,百團大戰紀念碑猶如一把鋒利的刺刀直指蒼穹。石碑上,“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鎏金大字格外醒目。這裡,曾是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西行400米,如今是百團大戰紀念館所在地。8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一顆顆紅色信号彈騰空而起、劃破長空,陣陣爆炸聲驚天動地,永載史冊的百團大戰由此打響。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軍在華北對侵華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先後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20餘萬人,史稱百團大戰。
戰果赫赫 振奮人心
走進百團大戰紀念館,一組浮雕映入眼簾。獅垴山戰鬥、正太鐵路破襲戰、康家會戰鬥、東團堡戰鬥……生動再現了百團大戰主要戰鬥場景,将人們帶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1940年,日本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抗戰出現了空前的投降危險。針對敵後抗日根據地,日軍利用重要交通線對根據地進行分割和“掃蕩”,不斷增加據點,加緊推行“囚籠政策”。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籠政策”,争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并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克服國民黨妥協投降的危險,八路軍總部決定組織一次大規模戰鬥。
“百團大戰共分為三個階段”,百團大戰紀念館館長陸茜講解百團大戰經過:“第一階段為交通總破襲戰,破壞敵人在華北所占領的主要交通線,重點是正太鐵路。第二階段主要任務為攻堅作戰,對日軍盤踞的一些據點進行攻擊。第三階段主要反擊日、僞軍報複‘掃蕩’”。
百團大戰爆發後,遭到迎頭痛擊的日軍驚呼“損失巨大”“對華北應有再認識”,日軍的嚣張氣焰遭到沉重打擊。
毛澤東看到八路軍總部發往延安的戰報後,緻電彭德懷:“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百團大戰,戰果赫赫。到1940年12月初,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僞軍2.5萬餘人,俘獲日軍281人、僞軍1.8萬餘人,破壞鐵路470餘公裡、公路1500餘公裡。勝利消息傳到重慶、香港等地,被悲觀情緒籠罩着的人們沸騰了,各大報紙、刊物紛紛刊發評論,稱這是“夾縫中間的捷音”“最近國内最痛快的一件事”。百團大戰不僅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更提高了共産黨和八路軍的聲威,振奮了全國軍民争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浴血奮戰 百煉成鋼
帶傷指揮英勇犧牲的李和輝、擔任掩護任務不幸中彈犧牲的吳隆煮、靠前指揮不幸犧牲的謝家慶……百團大戰紀念館内,矗立着一座高3.2米、長227米的英烈牆,上面镌刻着4860位在百團大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姓名。英烈牆前,參觀者仰頭凝視。
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廣大八路軍指戰員抱定血戰到底的信念,譜寫了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
交通破襲戰是百團大戰的重要一環。許多參戰部隊、遊擊隊、民兵靈活運用遊擊戰、運動戰和攻堅戰,掌握了破路與戰鬥結合、襲擊與圍困并用、土木作業等多種戰法,破壞了正太、同蒲等鐵路交通線,殲滅了大量日僞軍。
“正太鐵路破襲戰中,我所在的385旅769團奉命堅守陽泉縣獅垴山”,回憶起百團大戰,八路軍老戰士賈柏森曾經這樣講述:“日軍火炮狂轟濫炸,子彈貼着頭皮嗖嗖飛,教導員不幸中彈倒地。我帶領另外兩名戰士,用僅有的幾枚手榴彈、幾十發子彈與敵人周旋,直到主力部隊成功擊潰敵人。”
100多個團的部隊,在多條戰線上與日軍連續作戰。百團大戰使八路軍部隊戰鬥力得到提升。彭德懷這樣評價百團大戰對八路軍自身的影響:這次的百團大戰,乃是八路軍戰鬥史上光榮傳統之一,八路軍全體将士必當保持這種傳統,發揚這種傳統,在将來華北戰場上更加創造偉大的戰績。
軍民同心 勝利之本
從百團大戰紀念館向東出發,大約50公裡處,娘子關火車站靜靜矗立。這座山中小站,背靠“一夫當關,萬将莫敵”的天然要隘,見證了抗戰時期的血雨腥風、民族危難關頭的群衆偉力。
1940年8月20日晚,娘子關戰鬥打響。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右縱隊第五團冒雨奔襲,猛攻敵人堡壘。與此同時,當地百姓趁着夜色的掩護,對這一帶的鐵路、公路、橋梁及通信線路等進行徹底破壞,并将磨河灘鐵路大橋及敵人的堡壘、工事全部炸毀,配合八路軍給日寇以重創。
八路軍将士拼死殺敵、浴血奮戰,民兵、遊擊隊和廣大人民群衆積極配合戰鬥。他們與八路軍将士一起撬鐵軌、燒枕木、砍電杆、收電線,冒着炮火運送傷員,把擁軍鞋、擁軍衣送上前線,展現極大勇氣和智慧。在百團大戰中,僅平山、靈壽兩個縣就動員了3500多名民兵分配到各部隊,晉中軍區發動10萬人,對日軍占據的公路、封鎖溝進行破壞和填埋。
劉伯承在接受《新中華報》采訪時說,人民群衆“英勇助戰的精神,令人感動得落淚”。陷入人民戰争汪洋大海的日軍不得不承認,因為民兵、群衆的包圍,“陷入苦戰”。
“充分依靠民衆的磅礴力量,做到兵民一心,這是百團大戰勝利的根本。”百團大戰紀念館講解員石玮說。
今天,徜徉在娘子關景區,山清水秀、城奇關險。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帶領下,周邊居民開起農家樂、加工紀念品,吃上了旅遊飯。巍巍娘子關,見證了槍林彈雨中中國共産黨與人民群衆的團結一心,也記錄着脫貧緻富路上黨和人民的心心相印。
救亡圖存 中流砥柱
在黑雲壓城城欲摧的至艱時刻,百團大戰猶如一聲驚雷,劃破黑暗、照亮天空。“百團大戰是全國抗戰以來,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略性進攻的戰役。這次戰役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國防大學教授範曉春說。
陳列在百團大戰紀念館展櫃裡的《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為抗戰三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文本已經斑駁,然而“抗戰到底、團結到底”的号召依然力透紙背、令人熱血沸騰。
從九一八事變後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組織遊擊隊開展東北抗戰;七七事變後提出願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八路軍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再到抗戰最艱苦的相持階段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中國共産黨以最堅定的抗戰意志、最堅決的抗戰行動,制定和實施全面抗戰路線,開辟敵後戰場,堅持敵後抗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我前進,你們跟着我;我停止,你們推動我;我後退,你們槍斃我。”參加百團大戰的八路軍第129師新編10旅旅長範子俠的話,刻在百團大戰紀念館一号展廳牆上。不少參觀者在這裡駐足良久,陷入深思。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産黨扛起救亡圖存、民族解放的重任,無數共産黨員前赴後繼、英勇向前,以血肉之軀築起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争”。百團大戰的硝煙已然散盡,邁向民族複興的征程一往無前。始終堅守初心使命的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迹,在民族複興征程上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3日 06 版)
作者:吾名 來源:《 人民日報 》